低空经济 万亿蓝海
时间: 2024-04-12 15:37:57 | 作者: 极速nba直播体育直播吧
首个明确的全国性低空经济发展蓝图问世,万亿规模的低空经济市场蓄势待发,有望成为中国新的经济稳步的增长极。
3月27日,工信部、科技部、财政部、民航局四部门联合印发《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2024-2030年)》(下称“《方案》”),提出五大领域20项重点任务,指示2027年和2030年两个重要时间点,明确重点领域示范应用方向。
《方案》提出两个阶段的主要目标:2027年基本建立现代化通用航空基础支撑体系,以无人化、电动化、智能化为基础特征的新型通用航空装备在城市空运、物流配送、应急救援等领域实现商业应用;2030年基本建立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特征的通用航空产业高质量发展新模式,形成万亿级市场规模。
《方案》重点提示五大领域重点任务,包括增强产业技术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提升产业供应链竞争力、深化重点领域示范应用、推动基础支撑体系建设和构建高效融合产业生态,并鼓励加强部门协同,强化央地联动,充分的发挥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政策作用,支持通用航空装备推广应用。
中金公司认为,《方案》对低空经济发展提出了明确的节点目标,坚定决心推动加快低空经济布局,低空经济市场蓄势待发,有望成为中国新的经济增长极。在五大领域重点任务的指引下,低空飞行器感知避障、自主飞行、高效储能、数据安全等部分关键核心技术有望持续加快突破,航空应急救援、低空物流配送、城市空中交通的新业态有望加速形成。低空游览、空中交通、无人物流发展加速,产业链相关企业有望受益。
事实上,自2010年以来,国家为推动低空经济发展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并且还在不断的演进完善中。随着政策的持续扶持,低空应用在种类和规模上的持续不断的发展,将不断的提高低空经济的体量,不断实现和增加低空空域的价值。
中泰证券表示,目前国内经济步入长期增长中枢下行的“新常态”,在此背景下国务院提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趋势,低空经济有望成为实现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之一。低空经济具有创新性、高质量、市场规模大的三大典型特征,其中,载人/无人飞行器融合了三电、飞控、人工智能等高端技术,具备极高技术壁垒。同时,其作为一种能改变业态的重大技术突破,可以辐射至交通运输、旅游、救援等多场景。到2030年,中国低空经济的产业规模预期将达2万亿元。
“低空经济”概念源自2009年通航产业的学术研讨会,是以各种有人和无人驾驶航空器的各类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辐射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具有产业链条长、辐射面广、成长性和带动性强等特点。
欧洲科学院院士、深圳市无人机行业协会会长杨金才对低空经济有过形象论述,提出低空经济是由85%的无人机与15%的通用航空在3000米以下空域中产生的极具活力和创造力的综合经济形态,其产业生态包含制造、飞行、保障、综合服务等产业。
除传统的固定翼飞机、直升机、无人机外,近年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广受全球关注,由于其具备绿色飞行、可垂直起降、噪声小等特点,下游应用场景十分广阔,有望成为低空场景的主要飞行器。
低空经济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方向之一,受到国家重视。复盘政策脉络,能清楚地看到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过程就是低空空域开放和低空飞行规则逐步明晰的过程。
中国通用航空业正式起步于1995 年12 月全国民航通用航空工作会议,会上发布了《民航总局党委关于发展通用航空若干问题的决定》。2003 年1 月的《通用航空飞行管制条例》首次规范了通用航空飞行活动,对飞行空域、飞行计划申请、飞行保障等进行规范,通航飞行活动必须提前申请、经批准后实施。
2010年8月,、国务院联合下发《关于深化低空空域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确定低空空域改革的总体思路,成为中国通用航空及低空经济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事件,提出通过5-10年的全面建设和深化改革,在低空空域管理领域建立起科学的理论体系、法规标准体系、运行管理体系和服务保障体系。2013年5月,工信部发布了《民用航空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13-2020年)》,对当时航空工业中长期的发展做出了总体部署和要求。
2016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促进通用航空业发展的指导意见》进一步开放低空,提出实现3000米以下监视空域和报告空域无缝衔接,简化飞行审批(备案)程序,明确报批时限要求,方便通用航空器快捷机动飞行,解决“上天难”问题。随后,全国各地逐步实行试点改革,国家空管委表示,此批试点地区放开后,试点地区面积占全国陆地空域面积的31.6%。
自2021年起,低空经济有关政策进入深化改革阶段。当年,国务院发布了《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低空经济纳入到国家规划中,此后国家又陆续发布了《“十四五”通用航空发展专项规划》《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国家空域基础分类方法》等低空经济相关产业支持政策。其中,《国家空域基础分类方法》进一步细化空域划分,将空域划分为A、B、C、D、E、G、W等7类,管理空域的方式与国际接轨。
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2024年年初,国务院及相关部委发布《关于深化我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意见》,提出以迅速增加的通用航空需求为牵引,积极稳妥推进低空空域管理改革,最大限度盘活低空空域资源,促进通用航空事业健康有序发展,其为2024年低空经济的爆发式关注奠定基础。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将“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列在2024年政府工作任务的首位。其中,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作为新增长引擎,列入要积极培育的新兴起的产业和未来产业。这是低空经济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纳入新质生产力范畴,充分展示了国家发展低空经济产业的决心。
据重庆市政府官网信息,据不完全统计,2024年全国已有26个省份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发展低空经济,助力低空经济“飞起来”,“天空更加繁忙的一天”或即将到来。
低空经济广泛体现于第一、二、三产业中,重点发展领域最重要的包含制造、飞行、保障和综合服务四部分。
具体来看:低空制造产业主要是为低空飞行活动提供航空器等产品和服务,包括面向通航、警务、海关等领域所需各类航空器的研制与销售等;低空飞行产业是低空经济的核心产业,主要包含生产作业类、公共服务类、航空消费类等细化产业门类和服务链条;低空保障产业最重要的包含低空空域管控系统、通用机场、飞行营地、直升机起降点、飞行服务站、无人机飞行信息系统、无人机反制系统等建设与运行;综合服务产业范围较广,是指支持和辅助低空经济发展的各类地面服务性产业,最重要的包含航空会展、教育、文化传媒、科教等产业。
目前,中国低空经济产业链条已初具雏形。全国多地区已将低空经济融入到无人物流、工农业生产制造、智慧载人交通、文旅类消费等各类场景中。据中商产业研究院的统计数据,2022年低空经济对中国国民经济的综合贡献值约为4000亿元,同比增长29.03%。
eVTOL方面,2023年,中国民航局为亿航智能发出了全球首张eVTOL型号合格证;亿航智能、峰飞科技、时的科技、御风未来、零重力飞机、沃飞长空、小鹏汇天等多家头部eVTOL企业完成了技术验证与首飞测试。
无人机方面,2023年,全国17000多家无人机企业创造产值1520亿元,同比增长27.5%;实名登记无人驾驶航空器达到了111.1万架,增长15.9%;颁发无人机驾驶航空器操控员执照18.2万本。2023年无人机驾驶航空器飞行超过2000万小时。
此次《方案》的出台,更是标志着首个明确的全国性低空经济发展蓝图问世,2027年、2030年将成为中国低空经济阶段性发展目标的检验时点。
根据《方案》,到2027年,中国通用航空装备供给能力、产业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明显提升,现代化通用航空基础支撑体系基本建立,高效融合产业生态初步形成,通用航空公共服务装备体系基本完善,以无人化、电动化、智能化为技术特征的新型通用航空装备在城市空运、物流配送、应急救援等领域实现商业应用。
在诠释“2027目标”的基础上,《方案》还明确列出了实现通用航空装备产业完整体系初步建立和多领域商业应用的检验标准。
在创新能力方面,绿色化、智能化、新构型通用航空器研制创新要居世界领先水平,形成相应的科研体系、标准体系和安全验证体系。
在示范应用成效方面,《方案》同时对目标定性定量,要求航空应急救援、物流配送实现规模化应用,城市空中交通实现商业运行,形成20个以上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应用示范,打造一批低空经济应用示范基地,形成一批品牌产品。
在产业链水平提升的角度,《方案》明确,将打造10家以上具有生态主导力的通用航空产业链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并培育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在2027年达成上述标准的基础上,《方案》明确,到2030年,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特征的通用航空产业高质量发展新模式基本建立,支撑和保障“短途运输+电动垂直起降”客运网络、“干—支—末”无人机配送网络、满足工农作业需求的低空生产作业网络安全高效运行,通用航空装备全面融入人民生产生活各领域,成为低空经济稳步的增长的强大推动力,形成万亿级市场规模。
此外,《方案》还指出,就前述目标,将通过5大项,20小项的重点任务渐进式推进。其中5大项内容分别包括增强产业技术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竞争力、深化重点领域示范应用,推动基础支撑体系建设,以及构建高效融合产业生态。
根据中国政府网,截至2023年底,中国低空经济规模达到5000亿元;到2030年,低空经济市场规模有望达到2万亿元。
其中,通用航空是低空经济的主体产业,而eVTOL是通用航空发展的新趋势,是新概念、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的集合体,是未来城市空中交通市场的主流方案。根据摩根士丹利预测,到2050年,eVTOL的全球市场规模将达9万亿美元,中国潜在市场规模将达到2.1万亿美元。
近年来,中国民航业规模稳坐世界第二,但与通航比重远大于商业航空的美国相比,通航在中国航空业发展版图中尚处薄弱部分。《关于深化我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意见》拉开了低空空域管理改革序幕,但在通航支持措施落地方面尚有不足之处。民生证券从“硬实力”和“软实力”两个层面对低空经济发展做多元化的分析,总结出三个制约因素:
一是战略地位提升,但政策面仍需持续改革。低空经济在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被列为战略新产业之一,但全国政协委员王桂林也指出发展问题:如,试点省份牵头部门不一,省际融合发展难度大;法律和法规建设滞后,发展环境有待提升;基本的建设标准不统一,难以满足建设需求;资金扶持力度不够,企业融资难。
二是技术虽有突破,但成熟度仍需不断深化。在低空经济的构成中,中国的无人机技术发展较快,这得益于产业长期的积累与发展,但技术成熟度还要一直深化迭代。eVTOL等新兴技术成熟度更需要继续加强,在大多数情况下要在适航标准等多种维度上,提升安全裕度,确保飞行安全。
三是产品虽已落地,但商业化仍任重而道远。发展低空经济,市场是根本,空域是关键,政策是保障。如果说政策、技术等“硬实力”是低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起点,那么商业模式等“软实力”将决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高度,也是产业参与者在深度理解市场需求之后需要反复“锤炼”的问题。
综合上述三个制约因素,民生证券觉得中国低空经济产业的发展需要具备以下四个必要条件:
一是完善的顶层规划。法律和法规:行业相关法律和法规要进一步细化,从而营造更加健康的发展生态;统计方法:行业统计方法当前较多依靠如通用航空器、无人机、通航机场等数据,但相关产业高质量发展落地程度尚未完全清晰,因此反映低空经济产业的统计指标要进一步明确;流程管理:相关流程管理制度应加强完善,提升审批的质量和效率。
二是革新的空域管理。打破制约:当前低空空域的飞行活动仍有较多制约因素,空域资源开放不足,区域发展不均衡,开放程度仍需加大,并优化申请审核流程;分级管理:实施空域资源分类分级管理,根据限制等级和服务类型进行细化;融合发展:解决利益分歧,求同存异,打造低空空域通用活动发展与特种需求相互协调的发展局面。
三是领先的技术能力。底层能力:低空经济由85%的无人机和15%的通用航空构成,中国无人机产业高质量发展已相对成熟,但通航产业仍有国际比较差距,制造所需的主控芯片、精密元器件等国产化能力有待提升;核心技术:飞控、避障、故障诊断、载重、降噪等技术仍需突破;网络构建:低空网络构建方式仍需突破,如无人机等大多依靠与地面站的单点通信方式,限制了灵活性和自主性,未来可以更多向卫星通信等多点互联方式迈进;持续创新:千军竞发,产业加速崛起。
四是合适的商业模式。商业模式:当前多数低空经济相关企业缺少成熟的商业模式和稳定的盈利模式,仍处于早期探索阶段;需求场景:低空经济需求面向生产作业类、公共服务类、航空消费类等细化产业门类和服务链条,当前渗透率较低且许多领域有待开发,重点要突破能解决/优化生产生活问题的方向;协同效应:低空生态体系有待建立,现在需求拓展多为单点式、区域式,产业链协同效应尚未体现。
民生证券觉得,作为“战略增长引擎”的低空经济产业,其未来大规模的发展要符合国家的需要、人民的利益和历史的趋势。产业参与者也需要深度挖掘并理解客户的真实需求,在合适的应用场景中安全地使用产品。产业方兴未艾,当前只是起点,逐渐提高的大众接受度将会是决定产业最终发展高度的核心因素。
低空经济对地区经济带动效应好,是地区打造新增长极的优质选择。2021-2024年,全国大量地市推出了发展低空经济的执行层面政策及细则,确定发展目标、明细发展规划。其中,深圳市成为国内低空经济发展高地,低空经济产业政策较为完善。
近年来深圳市市委、市政府积极创新低空经济发展机制,率先启动了低空智能融合基础设施建设,并出台全国首部低空经济地方法规。2022年底,深圳市出台的《深圳市低空经济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2-2025年)》为低空经济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指明方向;2023年初,低空经济写入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深圳市在低空经济领域的战略布局;2023年12月出台的《深圳市支持低空经济高水平发展的若干措施》为低空经济的具体落地提供方案;2024年初出台的《深圳经济特区低空经济产业促进条例》进一步规范和明确了发展低空经济各项措施。
华泰证券觉得,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是低空经济腾飞的基础。政策的持续完善,为相关公司参与低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经营环境,并有效提升了公司发展低空经济的积极性。
低空经济具有长链条,广辐射特点。目前深圳已拥有成熟完备的无人机产业链,覆盖生产制造、研发技术等诸多环节,聚集了大疆、丰翼科技等一批行业头部企业,产业链完备度世界领先。除了无人机外,深圳加快速度进行发展的低空产业还涵盖了低空制造、低空飞行、低空保障、综合服务以及包括旅游业、物流业、巡检业等在内的各种低空应用场景。对人口就业,科学技术创新有较强的促进作用。
2023年3月27日,深圳市政府官方公众号发表了《天空之城》文章,对近年来深圳市在低空经济领域的发展进行了总结和梳理。文章中提到,民航局明确支持深圳市建设国家低空经济产业综合示范区,同意开展低空物流、城市空中交通等研究试点,构建低空规章标准体系等。
根据上述文章,2023年深圳低空经济年产值已超过900亿元,同比增长20%,新开通无人机航线个,完成载货无人机飞行量60万架次。目前深圳正着力构建城市智能空中交通技术体系和运行体系,积极支持通用航空企业组织载人空中交通商业化运营,重点发展以eVTOL、直升机等多类型航空器为主的城市低空交通新业态。
除了深圳之外,成都市的低空经济产业也在蒸蒸日上,应用场景正在不断拓展,农业生产、城市空中交通、城市管理、跨城交通等领域都处在培育和发展之中。
2024年3月28日,成都市政府官方公众号发表了《布局“天空之城”,成都低空经济如何“起飞”?》文章,对近年来成都市在低空经济领域的发展进行了总结和梳理。近年来成都市在低空经济领域取得了长足发展,不仅大型无人机产业规模位居全国第一,良好的空域政策还使得成都成为了国内多地的飞行试验场,进一步强化了成都地区的无人飞行器产业集群的地位。
根据成都市政府公众号文章,成都市无人机产业协会副会长刘洋表示,低空经济正从以“传统通航+无人机”为主的1.0阶段向“未来城市空中交通(UAM)+产业融合应用”的2.0阶段过渡。未来,将演变至以eVTOL先进飞行器研制为核心载体,以AI大模型、多智能体决策智能、数字孪生、时空计算、卫星互联网等先进数字技术为支撑,以城市未来交通(UAM)为核心应用场景,贯穿先进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多产业链融合发展的3.0阶段。而以eVTOL先进飞行器制造为核心的低空经济,将会成为比肩汽车产业的万亿规模产业。
华泰证券觉得,由于低空经济的产业链相对较长,地区的产业集群对低空经济相关企业的发展较为关键,同时开放有序的空域政策则是飞行器研制生产和适航取证的基础保障。
产业集群方面,据成都市政府公众号文章,截至2022年,成都已聚集工业无人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100余家,近年来,成都工业无人机产业规模保持年均20%以上的增速,大型无人机位居全国第一,工业无人机产业综合竞争力排名全国前三。低空经济制造业作为发展低空经济的基础,覆盖了上游关键原材料、核心部件以及中游无人机、旋翼机、飞行汽车等低空产品多个关键环节的研发制造。成都市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工业基础带来了低空经济制造业的持续聚集,此外电子信息和装备制造的双重产业优势下,无人机产业加速聚集,目前成都已经初步具备低空经济生态圈、产业链的发展基础。
成都高新区在2023年初发布了《成都高新区发展工业无人机产业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力争2025年工业无人机产业规模达100亿元。
空域政策方面,四川是全国首个低空空域协同管理试点省份,成都拥有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基地(试验区)、国家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等多个政策功能重叠优势。经过多年探索,成都低空空域开放已经取得重要突破,2023年成都淮州机场向外飞行通道已达6条、低空空域面积已达1652平方公里,并构建了17个无人机专用空域,实现了有人机与无人机同场飞行。2023年以来,省外多家通航/无人机企业前往成都淮州机场和彭州基地进行产品验证试飞。
无人机是低空经济支柱产业,低空飞行的主要载体即是无人机。目前中国无人机政策日益完善,产业链条日益完备,为低空经济发展提供基础条件。
相关统计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0 年全球民用无人机产业总规模为94亿美元,其中,中国为75.8亿美元,占全球80%份额,遥遥领先于第二、三位的美国与欧洲。大疆无人机在全球无人机产业规模中占比超过40%,位居世界第一,约合260亿元人民币。据民航局统计,至2021年中国无人机运营企业近1.27万家,实名登记无人机83.2万架,民航局无人机空管信息服务系统2021年累计接收到无人机实时飞行约3.86亿架次,飞行约1668.9万小时。
随着空域、航线规划进一步落实,现有农林牧渔、测绘、应急等主要应用需求将进一步释放,城市物流、载货、载人等新型应用场景也将拓宽。无人机产业链将是低空经济发展核心受益环节。
飞行管理方面,《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已于2024年1月1日起实施,为及时衔接,《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行安全管理规则》于2024年1月3日起公布实施。前者针对无人机生产制造、飞行管理、人员资质等共提出了10个“无须”,充足表现了从“管制”到“管理”的重大思路转变。后者按照面向运行场景、基于运行风险、分级分类管理的原则,将民用无人航空器划分为开放类、特定类和审定类,根据重量和载人数量,将中、大型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类型划分为正常类、运输类和限用类,鼓励并有序推进典型的运行环境和情景下的试点和示范运行,为无人机行业创新发展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发展路线方面,民航局空管办发布《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发展路线》(下称“《路线图》”)征求意见稿,提出2025年、2030年、2035年三个阶段的发展目标,促进形成先载货后载客、先通用后运输、先隔离后融合的发展路径。
应用场景方面,低空场景大致上可以分为三类:物流、载货、载人。参考征求意见稿,应用领域应由先载货后载人方向发展,航空器能力由低距离低速、中短距离快速、中长距离快速方向发展。目前,以无人机为载体的低空场景也在多个城市落地,比如,据深圳市交通运输局统计,2023年,深圳新开通无人机航线条,完成载货无人机飞行量超60万架次。
目前,顺丰、美团、东部通航等多家企业已经开展低空飞行试点实验,推广无人机末端配送业务。美团发布的多个方面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1月,美团无人机已在深圳、上海等城市8个商圈运营22条航线万单;配送时长方面,无人机2022年平均配送时长约12分钟,较传统配送模式提效近150%。
市场空间方面,2022年中国民用无人机市场规模达1196亿元,同比增长37.63%。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2023年规模将增至1650亿元,2024年将达1765亿元。
另据其他业内机构预计,到2030年,低空经济产业有望成为一个2万亿元规模的新兴起的产业,其中无人机和航空器市场规模占比约70%。华西证券觉得,未来的10年航空级的无人机是资本大规模进入、科研大规模活动、市场推广和应用的阶段,在10年之后将呈现规模性爆发。
民用无人机分为工业级和消费级两大方向。根据纵横股份招股说明书预计,到2025年中国消费级无人机理论市场需求规模有望接近600亿元;民生证券预计,到2025年中国工业级无人机理论市场需求规模有望突破1500亿元。
自2016年10月Uber公司发布城市空中交通白皮书,提出未来城市空中交通(UAM)的概念,进而引出对于eVTOL航空器的需求,由此引发全球范围内对于eVTOL 的研制热潮。由于其具备绿色飞行、可垂直起降、噪声小等特点,下游应用场景十分广阔,有望成为低空场景的主要飞行器。
相比直升机,eVTOL具备垂直起降的优点,并在飞行速度、航程和航时等方面有所突破;相比常规的固定翼飞机,eVTOL能轻松实现定点起降和悬停,不依赖于跑道,使其具备便捷性。并且由于eVTOL采用新能源动力和降噪技术,其能够大大减少城市内的交通拥堵、噪声干扰以及对化石燃料的依赖,符合碳中和、碳达峰的航空交通未来趋势。
除了上述优势外,eVTOL还具备经济性优势。根据《亿航智能城市空中交通白皮书》,全自动eVTOL的人员、维护、能源成本明显低于低端飞行器,并逐渐逼近部分高端新能源汽车的运营成本。
eVTOL综合成本较直升机等其他飞行器显著下降。以罗宾逊22直升机为例,除购机成本外,另外的成本包含机场建设成本、飞行员成本、燃油成本、维修费用。燃油飞行器的发动机维护成本比较高,在数次发动机维护后往往需要强制更换。eVTOL由于使用电机驱动,维养的周期较长且费用较低。
eVTOL经济性随BOM成本下降后有望再上一层楼。eVTOL推进系统和能源系统的成本占比合计达到制造成本的65%,预计随规模效应,电池、电控系统等部件具备较大降价空间,整体制造成本有望大幅下降。
中泰证券认为,eVTOL有望助力中国民航业在低空制造领域实现“弯道超车”。
目前各国积极布局低空领域,欧洲早在2019年发布了《小型VTOL飞机的特殊条件》一整套专用技术规范;美国则是致力于建立无人机管理系统(UTM),独立于FAA的空中交通管理(ATM)系统。相比之下,欧美各国的政策布局和制度建设略提前于国内。
中国具备发展eVTOL产业链的硬件优势。eVTOL所使用的三电系统与新能源汽车类似,但技术水平要求更高。eVTOL作为一种小型化、低成本的飞行器,成本控制是飞行器设计、制造、运营所考量的核心因素。中国拥有全球领先的锂电产业链,硬件优势极为突出。
中泰证券认为,eVTOL作为一种小型化、低成本的飞行器,其商用化有望大大加速国内低空经济产业的发展。
2023年10月13日,亿航智能EH216-S获得全球首张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系统型号合格证(TC),并于12月份获得标准适航证(AC),预计近期将获得生产合格证(PC)。随着亿航智能取得全球首证,慢慢的变多的海内外企业有望加并将飞行器投入商用,各类新型的商业应用有望进入爆发期。
2024年2月27日,全球首次跨海域eVTOL公开演示飞行。由峰飞航空制造的“盛世龙”飞行器从深圳蛇口跨海飞行至珠海九州港码头,将原本地面2.5-3小时车程缩短至20-30分钟。2024年国际消费电子展(CES),小鹏旗下飞行汽车公司小鹏汇天展示了分体式飞行汽车;2024年3月其X3-F飞行体TC认证被民航中南局受理。
海外同步发力,多款机型有望逐步进入适航阶段。2024年3月8日,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发布了对Joby的JAS4-1五座倾转翼的适航正式文件,也是FAA发布的第一个eVTOL适航专用条件。根据多家海外头部公司媒体渠道,多款eVTOL产品有望在未来3年获得适航取证,并交付客户使用。
低空全球大发展背景下,eVTOL需求有望快速地增长。根据Lilium的预测,2035年全球需要42000架eVTOL,其中35%来自北美地区,30%来自欧洲和中东地区,25%来自中国地区。
从价值链拆解来看,eVTOL产品价值量重心主要在推进系统,结构制造次之。参考Lilium产品的各部件制造成本占比来看,升力推进系统及电池占比约40%-50%,包括发动机及相关配套传动装置、电池等;机体结构制造与内饰占比约20%-30%,包含机身、机翼等结构件制造与飞行器内饰产品等;机载系统占比约25%-35%,包含航电系统、飞控系统等;别的产品占比约在10%。
作为一种新型的中短途空中交通工具,eVTOL提供了一种颇具未来感的空中出行方式。eVTOL目前已经在城内/城际交通、旅游观光、物流运输、医疗急救、消防应急等多个场景进行了探索使用,未来伴随着人工智能、电池技术、通讯导航等技术发展,eVTOL智能化程度有望更高。
根据低空经济观察网的描述,或许在不久的将来,eVTOL将沿循从载物到载人、从郊区到城市、从特需到日常、从公共服务到商业化运营的发展趋势,深入融合到人类生产生活各领域,创建智能高效、安全可靠和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空中智能交通生态体系。
中泰证券表示,城市空中交通有望成为主要应用场景之一,eVTOL有望大范围的使用在短途旅行和区域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