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岸船舶“涅槃重生”!重整一年来生产经营已恢复正常
时间: 2024-08-10 07:19:07 | 作者: 极速直播吧官网下载
高73米、跨度140米的门吊正在将一个个船体分段吊进船坞;弧光闪闪,几位工人戴着护目镜,拿着电焊枪,正在进行焊接;船体总长200米、型宽32米的鼎鑫107号船已展露雄姿,长江上汽笛声声,往来的船只似乎在欢迎这即将入列的伙伴……这是记者10月29日在江苏省泰州市高港区泰州口岸船舶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口岸船舶公司)见到的场景。
“去年国庆节前,我们公司偌大的厂区看到的还只是生锈的钢材、丛生的杂草。”重整投资人戚文川谈起今昔的变化,十分感慨。
口岸船舶公司地处上海2小时经济圈的长江三角洲黄金水道北岸,岸线吨龙门吊两座、舾装码头4座,年造船能力达200万载重吨。
公司前身为国内贸易部口岸船舶工业公司,创立于上世纪70年代初期,2007年改制为非公有制企业,是江苏省首家获得军品“四证”的规模民营船企,曾是国内民营造船企业十强。
在口岸厂区办公楼前,“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国家级)”“中国非公有制企业制造业500强”“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等牌匾虽然有不少锈迹,但仍旧引人注目。
走进公司产品陈列室,能够正常的看到公司生产的各种集散货船、成品油化学品船/客滚船、特种工程类船舶等模型。公司党委书记王刚和记者说,这些船舶曾经远销北美洲、欧洲、非洲、中东、东南亚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
“这么辉煌的一家公司怎么会突然陷入破产的境地呢?”带着疑问,记者走进了公司的永安厂区。
面对记者的提问,口岸船舶公司原总经理郭朝义说,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以来,公司从不缺订单,但价格大大缩水,成本居高不下,只要一开工就是亏损。当时的企业负责人本着“宁让利润,不让市场,金融危机终将过去”的想法,咬紧牙关坚持生产,可越生产越亏。前几年,由于国际航运市场持续低迷,国内造船企业又面临去产能,公司陷入困境。2019年10月资金链断了,公司停止了生产,银行和供应商开始起诉,工人开始申请劳动仲裁或。随着涉诉案件持续不断的增加,2020年5月公司生产经营全面瘫痪,被迫于2020年8月申请破产。
高港区人民法院副院长孙乃清插话道:“去年国庆节期间,我几次到公司来,口岸厂区办公楼里里外外都是要工钱的工人,还有部分材料供应商。一些工人情绪很激动,声称问题不解决就要一直。”
戚文川翻了翻账本,公司当时欠了5000多名员工的工资,企业的20几个银行账户、在建船舶全部被查封。
据高港法院民庭庭长周树平介绍,口岸船舶公司涉诉涉执的案件多达200余件。
口岸船舶公司订单是有的,只是一时资金链断裂,导致出现经营危机,该企业具有重整价值。高港区委区政府和法院领导达成这样的共识。
2020年8月7日,经高港法院裁定,口岸船舶公司做破产重整,并指定由区委区政府牵头成立的“口岸船舶系”清算组作为管理人。
口岸船舶公司能否“破”出危机,“产”出效益,这是摆在高港法院面前的一道难题。高港法院决定坚持“三个一”。
树立一条好的信念,再难也要办下来。该案案情复杂,所涉债权人人数众多,债务数额巨大,企业员工对立情绪严重,这些痛点、难点和堵点相互叠加,相互发酵,随时都有几率会成为“炸”点,对区域发展和社会稳定影响极大。有没有人愿意投资?系列矛盾能否顺利化解?还有哪些不可预测的难题?
面对一系列的难题,如何啃下“硬骨头”?孙乃清很有感触地说,抗美援朝时的特级战斗英雄杨根思是泰州人,杨根思有“三个不相信”精神——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推进口岸船舶公司的破产重整,他们也发扬“三个不相信”精神,这样达成目标才有精气神,才能有苦不言苦,有累不说累,有难不避难。
组建一支好队伍,能打苦仗和硬仗。高港法院组建了以孙乃清为审判长、周树平和刘安丰为合议庭成员的审判团队,抽调全院业务骨干组成“口岸船舶系”工作专班。
2020年8月7日高港法院发布投资人招募公告后,在区委区政府的支持下,确定泰州长勤船舶工程有限公司和泰州长越企业管理有限公司为投资人,8月中旬就开始慢慢地恢复生产。因企业账户和多艘船舶处于司法查封状态,恢复生产遇到障碍。为此,高港法院立即组织人员前往上海、南京、武汉、宜昌、无锡等20多家法院,配合解除保全措施。
“我记得那天是星期六的中午,院里临时通知我立即去南京海事法院,请那边配合我们解除多个保全,我接到电话就立即出发。我们在南京海事法院工作一整天,顺利解保了。”重整案件合议庭成员刘安丰回忆说。
由于司法保全措施的及时解除,有力保障3艘军品船舶顺利开工建造和4艘外贸船舶的续建,为重整公司制作经营提供法治“加速度”。
在短短的两个月内,团队共接待、核实、确认债权人3558户,邮寄材料2300多份,与10多家金融机构谈判40余次,并多次赴北京、扬州沟通。团队人员“5+2”“白+黑”已成工作常态。在国庆假日期间,大家都没有休息。
用足一个好机制,府院联动显神威。在区委区政府领导支持下,高港法院出台《关于建立企业破产处置协调联动机制的通知》,由法院、公安分局、行政审批局、发改委、工信局、人社局等19个部门建立企业破产处置协调联动机制,促使府院联动制度化、常态化。
据孙乃清介绍,在口岸船舶公司危机开始的一年多时间里,区委区政府主动作为,压实责任,第一时间成立工作专班,启动应急处置,全方面了解企业欠薪情况,协调筹集资金6183万元支付职工(农民工)部分工资;协调有关部门召开专题会议30余次,邀约职工代表200余人次,讲清政策、做好解答。区政府、法院、管理人三方派员常驻企业,落实“日事日报日议”制度,保障重整期间企业稳定有序。
重整计划的顺利通过需要债权人的理解和支持。高港法院会同管理人在与债权人事先沟通重整方案时,大多债权人没有办法接受,一段时间内质疑声不断。为此,高港法院在口岸船舶公司破产专办基础上再次动员,工作人员放弃休息加班加点,与各债权人展开对话谈判,就债权人关心的问题制作手册,交由工作组及村居干部谈判备用,让破产程序更加公开透明。经过反复磋商,重整方案顺利通过,最大限度保障了企业、债权人、员工等各方利益。
职工权益保障涉及社会和谐稳定。口岸船舶公司原来一岗一人,人浮于事,在很大程度上拖垮了企业。高港法院加强协调力度,积极指导企业与职工按正常工资标准协商解除劳动合同,引导职工通过仲裁、法院诉讼等程序处理争议问题,最终1314人协商解除劳动合同。据戚文川介绍,公司行管人员及辅助工种原来有1800多人,现在只有209人,提倡员工一专多能,一人多岗,极大地提高了公司效益。
戚文川打开账本高兴地说,重整一年来,口岸船舶公司及其关联公司制作经营已回到正常状态,并严格按照重整计划确定的时间节点和支付比例,按时或提前支付各项费用。
据戚文川介绍,公司破产重整期间,恢复了4艘外贸船舶的生产,其中两艘8万吨,两艘4万吨;启动了3艘军品船的开工建造。2020年10月21日,公司破产进入重整计划实质执行阶段。很快,就接到了2艘5万吨的散货船、3艘甲板运输船的订单。
对于生产情况,戚文川如数家珍:完工交船3艘,下水待交付船舶1艘,在手订单32艘,生产任务已排产至2023年。
谈到企业内部管理和资质保持情况,戚文川更是一脸笑容:今年3月,通过装备承制单位资格重大事项专项评估;5月,通过装备承制单位资格年度监督审核;9月,通过江苏省工信厅组织的口岸船舶一级Ⅰ类钢质一般船舶生产公司制作条件复审评价;10月,通过江苏省工信厅组织的口岸船舶二级安全标准化复审评价。戚文川认为这些都是企业未来的发展必不可少的“软实力”。
在与口岸船舶公司的座谈中,与会人员从不同角度都表达了这样的想法:高港法院通过盘活资产,引入战略投资人,最大限度保护了债权人利益,实现企业“再生”,为挽救危困企业、完善市场资源配置、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破产重整后的口岸船舶公司一定会重整行装再出发,奋楫扬帆再远航!”该公司生产部副部长兼船体车间主任朱连兵看着江面上往来的船舶欣喜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