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折射世界眼中的中国

折射世界眼中的中国

时间: 2024-07-04 14:26:06 |   作者: 极速nba直播体育直播吧

产品详情

  

  日前,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司长、港澳台办公室主任刘锦在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全球目前有70个国家将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据不完全统计,中国以外约有2500万人正在学习中文。

  语言是了解一个国家最好的钥匙。作为文化传承、发展和交流的重要载体,语言学习和交流在人类交往过程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广泛性和持久性的作用,是不同国家和人民之间加深理解与友谊的桥梁和纽带,表达和传递着一个国家文化的魅力、一个民族的凝聚力。外交部在例行发布会上也明确说过,语言交流是人文交流的一部分,无论国与国、人与人之间的物理距离有多远,语言都会迅速拉近心与心的距离。

  教育部多个方面数据显示,目前,在全球有70个国家将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的同时,全球参加HSK(中文水平考试)、YCT(中小学中文考试)等中文水平考试的人数达4000万人次。更甚者,俄罗斯已将汉语列入中学生统一国家考试科目,南非政府从2016年开始也将汉语作为第二外语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可见,国际中文教育拥有广泛而坚实的基础。但实际上,此前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的世界最难学语言前10名中,第一名就是汉语。汉语究竟有何魅力?

  2020年12月21日,由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与商务印书馆、人民网等联合主办的“汉语盘点2020”揭晓仪式在京举行。“民”“脱贫攻坚”“疫”“新冠疫情”分别当选年度国内字、国内词、国际字、国际词。作为岁末的语言年俗和文化盛宴,“汉语盘点”已连续举办十五年,旨在“用一个字、一个词描述当年的中国与世界”,鼓励全民用语言记录生活,描述中国视野下的社会变迁和世界万象。当年度热点与时代精神在短短汉语字词中呈现时,汉语的丰富内涵从中可见一斑。

  汉字的信息存储量很大,言简意赅;在联合国的六种文字文本中,属汉字本最薄,似乎已“人尽皆知”。有多个方面数据显示,电脑打字速度测算,汉字比拼音文字快三倍,阅读速度也会大幅度的提升。英国学者李约瑟指出:“汉字有很多同音词,是用拼音拼出来的,英文字母根本没办法表达其意思,而从汉字一看便知。”瑞典汉学家高本汉也表示了相同的意见:“迄今为止,没有一点一部作品能成功地用汉语拼音写成。”

  但更重要的是,汉语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正如著名文学家王蒙所说:“语言和文字是文化的基础。”

  北京师范大学汉语文化学院副教授尹洁也提到,汉字的最大功绩是记载并传承几千年的中华文化,不论经、史、子、集,还是中国历代文体,诸如诗词歌赋、词曲小说、杂记传、骈体文以至书信、日记等文献经典,均以汉字为载体。

  尹洁表示,汉字自甲骨文至今三千年而不衰,是有其顽强生命力的,是中国社会文化的需要。著名文字学家唐兰也说过:“中国文字有五六千年的历史,而且现在还活着,还在使用着。这是文字史上没有的。是什么力量能使它有这么长的寿命?如果它不能适应中国语言的特点,不能适应每一个时代的需要,它能活到现在吗?”

  2020年伊始,新华社发布的一则暖心小故事,盛传网络并打动了许多网友。春节前夕,美国犹他州卡斯卡德小学50名四年级学生用中文给习写新春贺卡,介绍他们学习中文的情况和个人爱好,表达了对中国和中国文化的喜爱,表示希望能有机会访问中国,并祝习爷爷新年快乐。习亲切复信,提出表扬的同时鼓励孩子们继续努力学习中文,了解中国文化,为增进中美两国人民友谊做出贡献。得到复信后,该校学生再次用中文演唱了一首《武汉加油,你笑起来真好看》,表达了对武汉人民的鼓励与关心。

  实际上,中文在推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所承担的重要角色,可追溯至15世纪,从早期进入英语的汉语词汇音形演化中窥见这段历史。15世纪,以盛产瓷器、丝绸和茶叶闻名于世的中国成为欧洲商人的向往之地。1555年,china被借入英语,小写为瓷器,大写为中国。

  据尹洁介绍,1637年英国商船来华运茶是有历史记载的中英民间交往的开始,官方层面的交流始于1793年(乾隆五十八年)。当然,丝绸之路、汉学家、传道士、旅行者、贸易战争、侨居移民等,都使得汉英双语之间的语言接触和相互影响成为必然,英语中的汉语借词持续不断的增加。据全球语言监督机构报告数据,1994年以来加入国际英语行列的词汇中,中式英语贡献了5%至20%,超过任何其他来源。16世纪至20世纪《牛津英语词典》共收录汉语借词245个,Confucian(儒家)、longan(龙眼)、kungfu(功夫)等早已为人所熟知,而未进入词典的汉语借词更达千余个,内容涵盖衣食住行、思想哲学、文化艺术等多方面。这些借词是中华文明的代表,也是中外交流的历史见证。

  语言学家奥托·叶斯柏森曾说:“整个英语语言史可以说是一个借词组成的链条。”从中英交往的历史上看,汉语借词就是英语语言史“链条”中熠熠生辉的一环。

  “如果你想领先别人,就学汉语吧。”《时代》周刊曾用这句话来形容全球兴起的“汉语热”,如今似乎也并不过时。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格外的重视文化建设,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要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语言的传承与发展更是“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一环。

  如今,语言类综艺娱乐节目“遍地开花”,“汉语桥”“一枝独秀”已成过去式,取而代之的是“竞相斗艳”的“脱口秀”“奇葩说”;“鲁班工坊”建设蓄势待发,中国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取得重大成果,各级各类教育赴境外办学稳步推进;互联网为全球文化资源的交流与共享提供平台,“一带一路”全球行更是让更多人了解中华文化与中国态度。自被联合国确定为官方语言至今,汉语从始至终保持良好的发展形态趋势,这与我们国家的经济、科技、文化、社会等方面取得的成就不无关系。

  截至2016年年底,我国国际广播电台每天播出近3000小时节目,覆盖50多个国家的首都或主要城市约5亿人口;在海外有4115个听众俱乐部,覆盖全球98%以上的受众。“讲好中国故事、展现中国风貌”的国际传播新体系已逐步构建。

  当前,汉语作为反映真实的生活最灵活、最便捷、最直接的要素,已变成全球了解中国的重要渠道。正如英语中源源不断的汉语借词,它们不仅表现了外国人眼中着意的中国现象、心中留存的中国认识,更是他们观中华之世俗、察华夏之民情、感中国之发展的津梁。“汉语热”的兴起,是时代场景变迁的映射,是文化碰撞的见证,更是为世界了解中国开启一扇窗户,为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舞台蕴蓄深沉而坚定的力量。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备案号:110108456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